在市場需求持續升級、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,徐州遠大玻纖制品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遠大公司”)以一場歷時近兩個月的技術改造攻堅戰,交出了一份成績不錯的答卷——企業自主進行的生產線系統改造正式完成,產品種類從傳統的膠棉、機制板、壓制板三個種類拓展至棕色棉、白棉以及貼面、打磨等七大系列,關鍵質量指標明顯提升,訂單交付能力大大提高。這場“刀刃向內”的自我革新,不僅讓這家老牌玻璃棉制造企業煥發新生,更彰顯了多方協同創新的強大動能。
破局:以技術革命突破發展瓶頸
作為深耕玻璃棉及制品制造領域二十多年的企業,遠大玻纖一直以產品質量好受到客戶的信賴與稱贊。但隨著客戶個性化需求激增、產品迭代升級加速,設備功能落后、產品結構單一等因素逐漸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。“客戶拿著訂單詢問能否生產時,我們只能無奈搖頭。”生產技術部曹部長回憶道。這種困境在2024年達到頂點:市場份額比窯爐技改修前下降50%以上。
面對危機,企業果斷啟動全流程技術改造。項目組整合技術骨干、外部顧問成立攻堅專班,對生產體系進行“外科手術式”改造:動力系統升級,引入回膠、注水系統,增加壓車設備……生產技術部曹部長指著生產線上一塊塊新生產的產品說:“目前設備生產能力提高37%以上,過去很多不能生產的產品,現在不僅能夠生產,質量也明顯提高。”
創新:產品矩陣滿足多元需求
技術改造的深層價值在產品端得到充分釋放。在重點客戶的支持幫助下,將市場需求直接轉化為創新方向。針對環保棉領域的客戶需求,開發出咖啡色和白色玻璃棉及制品,填補了自身產品空白,為拓展新的市場領域提供了產品支撐,目前已經取得多家客戶訂單,“人無我有,人有我優。通過近階段的努力,可以說我們已經做到了這樣。”生產技術部曹部長說。
聚力:多方協同攻克技術壁壘
技術突破的背后,是多方力量匯聚的攻堅歷程。重點客戶派出專業技術人員駐場指導,第一時間給出產品測試反饋;兄弟單位提供資源,幫助采購加工急需配件;技術顧問始終奮戰在第一線;最令人動容的是,機修班組克服人手少、任務重的困難,加班加點搶時間趕進度,近兩個月來一直連續作戰。
“這次改造不是終點,而是新起點。”生產技術部曹部長強調。隨著新產品市場的陸續啟動,以及深加工產品提上日程,遠大公司正以更堅實的步伐行進在進一步深化市場化改革的征程上。